欢迎来到隆昌市妇幼保健院!

你所在的位置:首页->新闻动态->

产后病的调理与治疗,中医康复有妙招!

(中医科)

来源:隆昌市妇幼保健院 浏览次数:12425(2024/03/19)

产褥期是女性独特的生理阶段,经历分娩时的用力、出血和出汗,或手术引起的损伤等, 导致产妇的体内阴血亏虚,元气受损,经络空虚。 同时,产妇还需要排除子宫中的余血和浊液,因此,产后常见一系列身体不适,如自汗、盗汗、失眠、烦躁、身体疼痛、恶露不尽、乳汁不足或漏乳等。 中医治疗产后病主要以补益气血为核心,同时兼顾祛除病邪、化解淤血,确保祛邪不伤正气,化瘀不伤血液。 不采用过于寒冷或过于炎热的药物,以免影响哺乳过程。

1.自汗、盗汗

在产后期间,如果产妇持续不断地出现汗水,被称为产后自汗。而如果在睡眠中出现大量汗水湿透衣物,但一醒来就停止了,这被称为产后盗汗。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分娩时造成的出血损伤,新生产妇在产后会稍微多出汗,尤其是在饮食、运动或睡眠时会更为明显。一般来说,这种情况在一周内会自行缓解,不需要干预。但如果持续十天或半个月仍未缓解,则属于异常情况,需要及时进行中医调理。根据具体的辨证施治,可以选用麻黄根汤、止汗散、人参汤等中药进行治疗,效果显著。

2.失眠、烦躁

产妇在分娩后常常出现情绪低落、精神烦躁和睡眠障碍等症状。通常这些症状在产后的第一周开始出现,并在4-6周内逐渐加重,有时甚至会持续数年之久。这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活质量,并可能导致家庭矛盾的增加。中医可以根据每位产妇的个体情况,给予健脾安神、活血祛瘀或疏肝解郁的中药治疗。同时,结合中医的特色推拿按摩、穴位贴敷和中药熏蒸等治疗方法,预后良好。

3.产后身痛、关节痛

在产褥期,产妇可能会出现肢体关节酸痛、麻木等症状。这可能是由于分娩时或产后出血过多,产褥期出汗过多,产褥期感受了风寒,或者接触了寒凉的水湿,以及居住环境潮湿寒冷或既往有基础性疾病等原因。这些因素会导致经脉失养,或者风寒湿邪滞留,从而导致经脉阻塞不通畅,出现疼痛。针对这种情况,中医可以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、独活寄生汤等中药进行治疗,并结合穴位贴敷、艾灸、刮痧、拔罐等方法,以尽快缓解症状。

4.恶露不绝

恶露是指产后胎儿和胎盘娩出后,在子宫内残留的血液和浊液,随着子宫收缩逐渐排出,总量大约在250-500毫升之间。正常的恶露具有血腥味,无异味,通常在4-6周内排净。刚产后排出的恶露中含有大量血液,颜色鲜红,量较多,有时可能伴有小血块,通常持续3-4天。随着子宫出血逐渐减少,恶露会逐渐转变为淡红色的浆液状,约持续10天左右,然后转为白色恶露。白色恶露因含有大量白细胞,颜色较白,质地较粘稠,通常在约3周内排净。如果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过长并伴有异味,则应及时干预。根据不同的辨证情况,可以采用口服中药或小茴香中药封包热敷的治疗方法,促进子宫

5.乳汁不足

在哺乳期,产妇乳汁不够喂养婴儿被称为“缺乳”或“乳汁不足”。这个问题可以由虚实两方面引起。古代医学认为,妇女的手太阴和少阴经络与月经、乳汁有关。在分娩过程中,身体消耗了大量津液和血液,如果经血不足或体液不足,就会导致乳汁不足。此外,不良的调养习惯、情绪不稳、郁闷压抑、重口味饮食等因素,也可能导致阳明经络气血不畅,乳汁无法排出。根据个体情况辨证,虚则补之,实则疏之,通过调整阳明经络的气血运行,可以促进乳汁的正常分泌。常用的中药方包括通乳丹、下乳涌泉散、苍附导痰丸等。在民间常见的偏方包括使用通草60克和一只猪蹄炖汤食用,或者使用生黄芪30克、当归9克炖猪蹄食用。对于乳房有结块者,可以用橘皮煎水外敷于局部。

6.漏乳

产后如果乳汁不经婴儿吸吮而持续自然流出,我们称之为漏乳。如果产妇身体健壮,气血充盛,并且乳房过于充满以至于溢出,或者已经到了哺乳时间,但未进行哺乳动作而乳汁自行流出,这被认为是生理现象。异常漏乳的病因通常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经郁热引起的。根据辨证可以采用益气养血、疏肝解郁和清热的中药进行治疗。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八珍汤、加味逍遥散等,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。

我院中医门诊常年开展中医内科、中医妇科、中医儿科、中医产后保健等疾病的诊治及经穴推拿、按摩、穴位贴敷、中药湿热敷、中药熏蒸、中药泡洗、艾灸、拔罐、刮痧等康复疗法及中药煎药等服务。

如您需要中医调理,请到我院门诊楼三楼中医门诊。因中医治疗需结合望闻问切四诊资料辨证论治,产褥期出门不方便,您可提前通过电话8709838、13659008819预约或参考公众号门诊排班表。

中医专家介绍